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混凝土因为结构变形:温度差大而涨缩产生的有害裂缝,通常会设置一道预留缝。这条缝叫做后浇带,后浇带的留置应该依据设计要求的位置与尺寸,设置宽度应该在70-100CM之间,后浇带的浇筑施工时间要复合设计要求,不得随意改变施工时间,施工时混凝土土要高于前次浇筑的一个强度,比如前次是C30砼那后浇带就应该是是C35砼。由于属于二次浇筑在后浇带预留处那么防水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常在此处用到的防水材料有中埋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聚氨酯密封胶、有的可能还会用到止水钢板等等,防水工程能不能做得好除了防水材料的质量以外,施工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后浇带施工技术准备
1、后浇带施工前应对材料、施工时间、现场状况进行检查核对,以确定对设计与规范的符合性,预测施工后对功能的有效性,并做好核对记录。
2、确定施工方案,针对后浇带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现场情况,编制满足设计规范和工艺要求的施工技术措施。
3、 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其主要内容为: 施工前、 施工中、 施工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操作要求、细部构造及技术质量要求。
4、应熟悉设计图纸、本施工工艺标准及相关技术规程,对后浇带的做法、位置、配筋进行了解,以确定后浇带上述内容的合理性,并确定是否提出修改建议。
二、材料要求
1、品种规格
1)后浇带砼所用碎石应根据所浇后浇带的钢筋密度确定,一般为 5—31.5 ㎜,含泥量不得大于 1.0%, 泥块含量不得大于 0.5% 。
2)后浇带的砂子应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 3.0%, 泥块含量不得大于 1.0% 。
3) 中埋式止水钢板 宜用 3 ㎜厚 400 ㎜宽的折形钢板条。
4) 遇水膨胀止水条 有 10000 ×20 ×10 ㎜、 10000 ×30 ×10 ㎜、 5000 ×30 ×20 ㎜等几种规格。
5)橡胶外贴式止水带宜用 300 ×8 型,但外墙宜用 400 ×8 型。
6)钢丝网宜采用密目钢丝网和 30 ×30 型钢丝网,两种钢丝网配套使用。
2、质量要求:
1)碎石应满足试配强度要求且检验结果应符合《 JGJ53—92 标准》 。
2)砂子应采用河砂或山砂,不得用海砂,且检验结果应符合《 JGJ52—92 标准》 。
3)粉煤灰应用 II 级以上。
4)外加剂必须用合格一等品。
5)水泥应用 32.5R 以上的普通水泥或硅酸盐水泥。
6)拌和用水应用饮用水或水质符合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GJ63 的规定的水源。
7) 止水带 表面不允许有开裂、 缺胶、 海绵等影响使用的缺陷, 中心孔偏心不允许超过管状断面厚度的 1/3 ;止水带表面允许有深度不大于 2 ㎜、面积不大于 16 ㎜ 2 的凹痕、气泡、杂质、明疤等缺陷不超过 4 处;止水带的尺寸公差应符合 GB 50208 —2002 附录 A 中表 A.0.4-1 的要求, 其物理性质应符合 GB 50208 —2002附录 A 中表 A.0.4-2 的要求;止水带现场抽样数量以每月同标记的止水带产量为一批抽样。
8) 选用的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 其 7d 的膨胀率应不大于终膨胀率的 60% 。 当不符合时,应采取表面涂缓膨胀剂措施 ;其物理性质应符合 GB 50208 —2002 附录 A 中表 A.0.5 的要求;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现场抽样数量以每月同标记的止水带产量为一批抽样。
三、主要机具
1、自拌砼:砼搅拌机、砼塌落度桶、天平、插入与平板振动器、手推车等。
2、商品砼:砼塌落度桶、插入与平板振动器、手推车等。
3、其它机具:电焊机、剪刀、锒头等。
1.4.4 作业条件
1、 后浇带的留置
1)后浇带的位置、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已场地平整,放线无误,垫层施工完毕。
2)后浇带的型式,保证成型的措施应按施工方案进行落实。
2、后浇带砼浇筑
1)后浇带两侧砼面上的浮浆、松散砼应予凿除,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涂刷砼界面处理剂或水泥砂浆。底板后浇带施工时不得有积水。
2)后浇带处的钢筋应进行除锈,已将钢筋调整平直。
3)后浇带的模板已封闭严密,且应保证砼施工后新旧砼没有明显的接搓。
4)已将止水条或止水带固定牢固,确保位置准确